李坦(IT)学习空间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Big Data

2020-03-11论文阅读笔记

2020-03-11
GarrettLee


微博评论中的网民情绪传播机制及策略

作者:田维钢

作者从杭州保姆纵火案为案例分析了情绪在微博传播过程中情绪传播的分布特性效能变化以及传播频率三个维度考察了情绪传播的动态传播机理:

  • 分布特性:当网络事件发生时,由当事人、媒体官微、政府官微等意见领袖释放出的信息进入网络后,网民的情绪开始以点的形式不断出现,并且会形成一个链条,环环相扣,构建成大量的密集情绪链。(研究还发现:意见领袖的情绪主要是以自我生成的形式,但是普通网名情绪还是通过感知他人形成的)
  • 效能:在情绪传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情绪碰撞的情形,而情绪碰撞对于增强情绪效能、带动情绪聚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网络给民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虚拟的空间,使得情绪可以进行对抗和共振;另外,网络上的民众依然拜托不了社会属性,因此期待和他人互动是情绪相互感染的主要原因。
  • 传播频率:随着事件曝光度的增强,情绪发展呈现了一种从慢到强的趋势。

通过对情绪的传播路径研究:作者将情绪传播过程和事件发展联系起来: 情绪唤醒(事件引发共鸣)->情绪激发(意见领袖介入)->情绪汇集(多方意见交锋)->情绪沉淀与爆发(等待下一次具有相同类型事件的曝光,会再次激发群中对这个事情的情绪,并带来情绪的另一波高潮)

声明

笔记仅代表个人对该论文的阅读后理解,由于笔者理论水品十分有限,阅读过程中难免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上一篇 大学期间照片

Comments

Content